首页 > 头条 > > 内容页

汤哲辉:逐步引入有偿分配机制是全球碳市场一种合理路径-当前速读

2023-06-23 22:19:46 来源: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:

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,中国气候科技的快速发展,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,并成为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竞争的标志性符号。

作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之一,2021年7月16日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(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)运行至今已取得积极成效。首批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2162家,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。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至今已累计成交总量约2.37亿吨,累计成交额约109亿元。


(资料图)

全球碳中和共识,将推动信息技术革命与能源技术革命深度融合,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替代化石能源,并衍生出基于能源革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。把握趋势,我们需要积极引领全球气候科技的技术和产业科创大潮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积极贡献。

在此进程中,全国碳市场还需要承担更重要的功能。为进一步活跃市场,我认为,当前亟需从以下方面着力:第一,建议扩大参与主体。增加参与碳交易的主体数量,包括更多的企业、行业和国家,以扩大碳交易的规模和流动性。将化工、建材、航空等更多高排放行业也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。

第二,提升碳市场定价效率。合理控制碳排放权配额发放总量,科学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,通过提高定价效率的手段,增强碳市场流动性。

第三,灵活的交易机制。引入灵活的碳交易机制,如期权、期货和碳衍生品等,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,增加交易的多样性和流动性。

第四,减少交易壁垒。降低碳交易的交易成本和手续费,简化交易流程和规则,为参与者提供更便捷的交易环境,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。

业界一直在呼吁,全球碳市场要逐步引入有偿分配机制,完善配额分配方法。我认为逐步引入有偿分配机制是全球碳市场发展的一种合理路径,它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。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,循序渐进引入有偿分配机制。有偿分配机制意味着碳配额的分配将涉及一定的经济成本,参与者需要购买碳配额或支付相应的费用。这样做可以激励企业更加积极地采取减排措施,以避免额外的成本,并鼓励技术创新和低碳投资。

引入有偿分配机制也面临一些挑战。首先,需要制定合适的定价机制,以确定碳配额的价格。这需要充分考虑市场供需情况、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可承受能力等因素。此外,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执行机制,以确保分配和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和合规性。

刚刚过去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、产品与成果博览会(以下简称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)上,安永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共同编制《资本赋能,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》白皮书(以下简称“白皮书”)。我们的观点是,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下,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科技投资的热点地区。

展望未来,我们提出两个建议,一是推出中国气候科技产业“新出海”,构筑全球化;二是充分资本市场力量,助力气候科技产业发展。

2023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全市场注册制的元年,紧紧围绕“打造一个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”总目标,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建立,气候科技产业应该抓住时代机遇,用好资本市场这个“助推器”和“催化剂”,推动“科技-产业-金融”良性循环。在未来需求推动下,加速前行,中国资本市场将坚定支持这些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,实现全球领跑。

其中,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,应积极谋划,主动出击。目前,长三角已在部分绿色产业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,如光伏产业、氢能、储能等。建议以上海为龙头,在长三角区域建设世界级低碳产业集群,发挥集群带动作用,通过市场机制,助力实现碳减排。

此外,建议政府部门适当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和政策措施,包括继续压降煤炭消费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、强化智能电网建设等。

企业的“碳实力”和市民的“碳意识”是践行“双碳”愿景的责任主体和重要力量。建议鼓励企业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,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的支持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;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力度。

最后,建议加快碳金融创新步伐。借鉴国内外优秀碳市场经验,推动碳衍生产品创新,如碳远期交易、碳配额质押融资等,以上海碳市场为创新的试验田,为碳市场注入活力。

(文章来源:上海证券报)

推荐阅读